記者 |
9月28日,日本銀行公布了最新的貨幣政策會議紀要。紀要除了明確該行將繼續實施量化寬松政策以及收益率曲線控制工具之外,對于9月22日財務省提及的政府與央行正在積極買入日元一事只字未提。
財務省副大臣神田真人曾在9月22日表示,日本政府繼1998年之后再度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受到該消息提振,日元當日飆升超過500基點。但是隨著日本銀行在會議紀要中對于外匯市場的冷處理,已經連續貶值近一年的日元吐出了幾乎所有短線漲幅,目前再度跌至1美元兌145日元關口。
在美元強勢升值的背景下,日元的窘境只是一個縮影。
亞洲主流貨幣全線貶值
作為亞洲貨幣之中流動性最高的國際貨幣,日元過去一年的連續貶值幅度也最為驚人。日元當前的匯率已經較年初1美元兌111日元的水平貶值接近25%。

日本銀行特立獨行、拒絕加息的貨幣政策立場被認為是導致日元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相較于今年已經累計加息300個基點的美聯儲,日本銀行行長黑田東彥始終堅持將政策利率維持在-0.1%,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目標維持在0%。
早在今年6月初日元跌破1美元兌135日元大關時,黑田東彥就曾表示“能源為主導的通脹缺乏可持續性”。在全球通脹明顯呈現長期化趨勢之后,黑田東彥仍在9月2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將繼續寬松貨幣政策,直至實現2%的長期通脹目標。事實上,日本統計局公布的8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已經達到8年以來的最高值,2.8%的通脹數字雖然遠不及歐美經濟體,但已超過官方的通脹目標。
黑田東彥同時否認了日本銀行主動參與干預匯市的猜想,并將穩定匯率事項推給財務省。
與拒絕改變觀點的日本銀行相比,此前始終進行口頭干預的日本財務省則在本月接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了副大臣神田真人已經確認的買入日元干預之外,財務大臣鈴木俊一也確認日方此前已在G7會議上與盟國就干預匯市有過溝通。首相岸田文雄赴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期間也表示,日本政府發現匯市上存在投機行為,若日元波動過度將采取必要行動。
由于日本政府仍未透露干預匯市的規模,同時日本銀行的貨幣政策短期內并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加上日本在能源價格大漲的背景下屢次錄得創紀錄的月度貿易逆差,日元的弱勢短期內無法改變。
與日本經濟結構較為接近的韓國雖然今年已經連續加息4次,將基準利率提升至2.5%,韓國8月錄得的5.7%通脹率也使得韓國央行加息步伐更加堅定,但依然難改韓元對于美元的大貶值。
韓元兌美元匯率目前已經從年初的1美元兌1190韓元跌至1美元兌1430韓元。
尤其是在9月22日美聯儲宣布再次加息75基點之后,韓元迅速突破了1美元兌1400韓元大關,跌破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當日韓國財長秋慶鎬進行口頭干預并表示將在必要時動用外匯儲備干預匯市,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將在評估完美聯儲加息對匯率影響之后作出新的利率決議。與此同時,韓國外匯管理局自9月中旬起已加強了對外匯市場的監控,并提高了外匯頭寸報告頻率。

急劇惡化的韓國經濟使得韓元無法擺脫貶值泥沼。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9月1日公布的外貿數據顯示,韓國8月貿易收支出現了94.7億美元逆差,為1956年進行相關數據統計以來的月度最大逆差,也是韓國連續第五個月錄得貿易逆差。韓國今年累計高達247.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也是66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不過,韓國財長秋慶鎬強調,韓國目前擁有世界第九大外匯儲備規模和7400億美元的凈外國金融資產。
除了以日韓為代表的亞洲發達經濟體之外,即便是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長13.5%、居G20之首的印度也無法阻擋盧比今年以來大幅貶值的浪潮。
得益于印度的外匯管制、驚人的經濟增速以及印度央行激進的加息步伐,盧比在今年上半年的幣值相對穩定,僅從今年年初的1美元兌75盧比下跌至9月初的1美元兌79盧比。印度央行于5月開啟加息之后已經連續加息四次,累計加息幅度140個基點,目前的關鍵利率已提升至5.4%。印度9月初宣布其經濟體量正式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部分提振了投資者信心。
相對穩定的盧比在9月22日美聯儲加息之后迅速突破1美元兌80盧比關口,目前已經跌至1美元兌82盧比。
與日本和韓國類似,印度同樣面臨著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逆差。根據9月29日印度儲備銀行發布的數據,該國的經濟賬戶赤字于二季度擴大至239億美元,造成赤字的主要原因為二季度印度商品貿易逆差擴大至686億美元,幾乎為去年同期的1.5倍。
為了遏制盧比的進一步貶值,印度政府已在外匯市場上拋售美元。根據印度央行公布數據,該國外匯儲備截止9月15日已下降至545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934億美元,7月和8月分別減少了194億美元和128億美元。另一方面,加息頻率較為頻繁的印度央行預計將于9月30日進一步選擇加息50個基點,而非此前預定的35個基點。

歐系貨幣大潰敗
即便是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貨幣歐元也無法幸免于貶值趨勢。
在俄烏沖突、能源危機的負面沖擊以及歐洲央行緩慢加息的影響下,歐元于6月逼近與美元平價,并最終于8月23日跌破平價一路跌至最低點的1美元兌1.047歐元,今年累計跌幅已達15%。

歐洲央行雖然并未像日本銀行一樣堅守量化寬松政策,但是歐洲央行今年以來兩次累計加息125個基點的幅度顯然遠遜于美聯儲。目前歐洲最關鍵的存款機制利率為0.75%,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3%-3.25%的區間相比差距明顯。
制約歐洲央行進一步大幅度加息的主要因素是歐元區增長乏力的經濟以及各成員國之間不斷擴大的融資成本差距。
歐洲央行在利率決議中預計歐元區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陷入經濟停滯,2022年的年經濟增長目標則下調至3.1%、2023年和2024年增長目標下調至0.9%和1.9%。與此同時,在加息大背景下德國、意大利兩國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已經從去年同期的100個基點攀升至230個基點。對于負債規模占GDP之比達到150%的意大利而言,過高的國債收益率將嚴重影響該國的再融資成本。目前意大利債務規模達2.7萬億歐元,其中大約七分之一的債務需要在今年進行再融資。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曾經多次提及該行將把關鍵利率提升至中性利率,即外界預測的2%至2.25%區間。該區間同樣明顯低于美聯儲現行的利率區間。
與通過干預匯市支撐本國貨幣的日本、韓國、印度等相比,歐元兌美元的貨幣對交易量過于龐大,占據了全球外匯交易的近三分之一,正忙于計劃通過“保護傳導工具”TPI平息成員國之間利差的歐洲央行既無精力亦無計劃對匯市進行直接干預。
9月29日,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9月的通脹數字已經高達10%,為德國使用歐元以來的最高紀錄。預計9月30日公布的歐元區通脹數字同樣將達到創紀錄的9.7%。在通脹即將失控的背景下,預計歐洲央行將在10月末和12月上旬兩次分別繼續加息50個基點。
不過考慮到美聯儲已經連續3次使用75個基點的加息幅度,歐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利差仍將進一步擴大。根據德意志銀行的分析,歐元與美元平價或弱于美元將至少維持至明年春季。
而對于海峽彼岸的英國而言,除了需要面對歐元區正面臨的所有經濟困難之外,還承受著政治形勢不穩定和脫歐余波的沖擊。繼約翰遜7月初因眾叛親離不得不宣布辭去保守黨領袖一職后,作為看守首相的約翰遜便宣布在其最后的三個月時間內不會推出任何經濟政策,直至新首相正式履職。這也意味著英國錯失了及時抑制通脹或者推出為民眾減輕負擔政策的最佳時間窗口。
9月23日,新首相特拉斯正式公布了一項450億英鎊的減稅計劃,包括取消將公司稅上調至25%,取消將國民保險繳納額上調1.25%,以及將所得稅基本稅率從20%降至19%等。此前特拉斯還公布了一份為期兩年的能源補貼計劃,或耗費英國政府約1000億英鎊。這也意味著英國債務規模預計將從目前占GDP的84%上升至100%。
9月26日,市場出于對大規模減稅計劃不可持續的擔憂,英鎊匯率一度暴跌4%并觸及1英鎊兌1.0349美元,跌破1985年創下的歷史低點,距離今年年初的1英鎊兌1.35美元已經下跌超過24%。相對于歐元而言,英鎊更加羸弱,英鎊目前兌1.13歐元的匯率也低于年初1英鎊兌1.2歐元的水平。

面對市場拋售英鎊資產的恐慌潮,英格蘭銀行于9月28日宣布將臨時無限量購買英國長期國債以穩定市場,并于當日直接購買10.25億英鎊的債券。此舉雖然成功遏制了英國國債收益率的上漲勢頭,但對英鎊匯率的積極影響較為有限,英鎊匯率在數日反彈之后仍位于1英鎊兌1.1美元區間。
相較于一度存在路徑依賴、遲遲拒絕退出負利率政策的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雖然是全球發達經濟體之中最早進行加息操作的央行,但是該行連續7次密集的加息都謹小慎微地選擇了50個基點、甚至是25個基點的加息幅度,累計加息幅度也僅為215個基點,目前英國2.25%的關鍵利率水平仍低于美聯儲的聯邦基金利率區間。
在貨幣政策之外,英國的經濟態勢比歐元區更加低迷。8月12日,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國二季度GDP初值環比萎縮0.1%,增速連續三個季度回落。自2021年一季度最近一次季度取得貿易順差(占GDP比重0.4%)之后,英國已經連續五個季度陷入貿易逆差。今年該國的月度貿易逆差已連續6個月保持在100億英鎊區間。
目前以美國銀行為代表的部分華爾街機構已經押注英鎊將于年內跌至與美元平價。
強勢美元下無人能幸免
事實上,幾乎所有全球主流貨幣相對于激進加息的美元均在貶值。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的美元指數在今年5月突破20年來新紀錄的105之后,隨著美聯儲的每次大幅度加息不斷上漲,目前美元指數已經攀升至112。
除歐元、英鎊、日元三大國際貨幣之外,構成美元指數的貨幣還包括加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其中加元已經從今年年初的1美元兌1.28加元跌至1美元兌1.37加元,瑞典克朗匯率則從年初的1美元兌9.26瑞典克朗跌至1美元兌11.45瑞典克朗,即便是能源獨立、通脹率仍維持在2%的瑞士法郎同樣從年初的1美元兌0.91瑞士法郎跌至如今的平價。

其中加元的貶值與緊盯歐元區的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有所不同。
作為世界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國,加拿大在此輪能源危機之中貿易順差迅速擴大,貨幣政策方向上同樣與美聯儲保持高度一致,已于今年累計加息300個基點并將基準利率提升至3.25%。

加拿大皇家銀行經濟學家Nathan Janzen認為加拿大與美國緊密的經濟聯系是加元幣值相對穩定的原因,而強勢美元和經濟衰退風險導致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則是加元較美元弱勢的關鍵,尤其是石油價格的下跌對加元匯率沒有任何幫助。
常年陷入經濟危機的阿根廷比索表現則更加糟糕,其匯率已從年初的1美元兌105比索跌至1美元兌147比索。推動阿根廷比索瘋狂貶值的核心因素為該國失控的通脹,8月阿根廷的通脹已經高達78.5%,達三十年以來新高。根據阿根廷央行的預測,該國通脹將在年底進一步攀升至95%。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阿根廷政府的協議,阿根廷央行需要將基準利率保持在通脹水平之上,今年以來該行已連續九次提升基準利率至75%。由于阿根廷民眾普遍對于通脹得到控制缺乏信心,阿根廷比索近期內回歸穩定可能性較低。

與阿根廷類似受困于惡性通脹的國家還包括土耳其。
土耳其8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進一步上升至80.2%,為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但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堅持較低的借貸成本有助于經濟發展的偏執下,土耳其央行于9月22日逆向操作宣布降息100個基點并將基準利率下降至12%。今年土耳其央行已經累計降息達500個基點。
土耳其里拉也從年初的1美元兌13.5里拉一路下跌至1美元兌18.57里拉。如果將時間線拉長至10年周期,從1美元兌1.8里拉貶值至如今僅有十分之一價值的土耳其里拉是過去十年以來主要經濟體之中表現最糟糕的貨幣。

由于土耳其將在2023年舉行大選,對于已經在伊斯坦布爾輸掉地方選舉的埃爾多安而言,通過持續降息以確保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其為數不多確保連任的措施。里拉的進一步貶值也無法避免。
全球貨幣中唯一的例外則是俄羅斯盧布。
盧布匯率年初穩定在1美元兌78盧布的水平,在戰爭爆發之后一度暴跌至1美元兌133盧布,但在俄羅斯央行緊急加息1050個基點,將基準利率從9.5%上調至20%,以及普京宣布對外匯進行管制以及要求出口商強制結匯之后,盧布開始逐步升值。歐美各國對俄羅斯出臺的多輪制裁直接導致的原油和天然氣價格暴漲以及俄羅斯經常賬戶盈余、俄羅斯要求天然氣客戶使用盧布支付款項等都是支撐強勢盧布的原因。目前盧布升值至如今的1美元兌58盧布,已超過美聯儲本輪加息周期開啟之前的匯率水平。

評論